Friday, May 22, 2009

雪兰莪州叻思新村


叻思(Rasa)离开首都吉隆坡52公里,位于乌鲁雪兰莪中部,是我国其中一个深具历史性的左镇,拥有超过120年的悠久历史性。

叻思新村在地理环境上占了很大的倦优势,近年来更崛起成为雪州一个重要的工业城镇,单是雪州发展在玲珑丁发展厂达750亩的工业区,己经能制造逾万个就业机会。

目前叻思的房屋共有逾三千间,人口逾一万名,其中华人共占90%人口,政府己耗资了两千三百万在叻思兴建一条通往武吉柏伦东的道路,再配合毗邻吧冬加里的发展而形成一个重要的城镇。

由于叻思的人口日益增加,居民对房屋的需殷切,为了解决屋荒的问题,村委会与雪州政府也推动了扩大新村的联营计划。

在发展的同时,村委会也不忘人之建设,在村委会配合村民的努力下,叻思新村曾经四度荣获乌雪之村美化及清洁比赛冠军,此外,也有夺雪州比赛冠军。

雪兰莪州叻思新村历史回顾

叻思是个得天独厚及有丰富天然资源的乡镇,早期由于地底蕴藏了丰富的锡苗,吸引了无数的矿家到这里从事采矿业.当年单是露天矿场便是超20个。

已故名矿家陆佑,丹斯里陈升磬都是在叻思发迹,目前叻思还有一条陆佑街。

当年叻恩的采矿业全盛时期,较有规模的采矿公司计有承丰矿务公司,金隆锡矿,万丰锡矿,永丰锡矿,新兴业锡矿公司乃,钟森锡矿等等。

叻思的矿业是主要的经济命脉,矿业行情的起落牵动着叻思经济的兴衰,也对国家的经济作出重大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叻思的矿场,学府及工商业活动全部关闭,居民们都在枪林弹雨中渡过了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日子。

马来亚兴复后,马共开始叛乱,在全国各地制造工潮,英国政府被迫在一九四八年采取严厉指施, 施行紧急法令,华人遭受到空前的痛苦。

马华公会在华人危急中诞生,援救水深火热的华裔同胞,毅然负起将他们集体移植到新村去,使他们重建家园,过着他们所选择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叻思的南美园,乌鲁雪兰莪园丘及叻思园丘都有被转为综合性发展的潜能。

尤其是叻思园丘,若非发生区域金融风暴,它将被发为一个拥有8千间房屋,1487间工厂,还有购物中心,工业地等让音的新市镇。在苦难中诞生的叻思,有灿烂及美好的将来。

叻思大观园

荒废超过半世纪的马来西亚叻思大观园,将改建成雪兰莪州华人文物馆。这项由雪州博物院理事会提出的建议,目前已获得雪州政府批准及拨款。

据《南洋商报》报道,博物院理事会主席阿米尔经已与业主后人接洽购买地段一事,进展非常顺利。一旦文物馆计划落实,该馆将会成为收藏华族先贤开荒拓野、种种历史事迹与珍贵文物的历史博物馆。

大观园是乌鲁雪兰莪县叻思早期开埠功臣陈文晟所有,建于1918年,占地2公顷,是一座古色古香、气势宏伟的古堡。业主陈文晟祖籍福建安溪,早期从中国南来马来亚当矿工,后来成为矿主。

经过数十年奋斗,陈文晟成为著名的矿业巨子,陈家通过承丰矿业有限公司及承基铁船,经营17个矿场,并成为马国最大及最成功的沙泵矿场,也拥有一个世界上最深的锡矿场。

二次大战时期,日军攻入马来亚半岛,大观园被日本宪兵占据作为总部。陈家在3年零8个月后才获得归还大观园,不过陈家却没有重返叻思。

雪州行政议员庄祷融表示,博物院理事会正与陈文晟后裔洽商是否由政府购买大观园的产业或是由陈文晟后裔捐献。政府也建议在州宪法立宪,明文规定将大观园列为历史古迹保留。

叻思华小

本校创立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数十年的历史。在此悠久的岁月中,历尽艰辛险阻。赖先贤苦心策划、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鼎力支持与关注、及全体董家教的精诚合作与努力,才有今日的成就。

早期教育,以私塾为主,用方言教学,以致叻思这弹丸小镇,出现三间华校。即:侨南光祖学校-创于1928年,倡办者客籍侨领,用客语授课;崇文学校-创于1930年,由闽富商陈晟资办,在其大厦车内,以闽语授课;华侨学校-创立1936年,在广东会馆,开办学堂,以华语教学。

1937年,地方侨领,深明大义,三合为一,定名为叻思公立学校。

1948年间英殖民地政府施行紧急法令,移民新村,本校也受影响。后得政府拨地及资助,并获得村内热心人士,董事及校友等的通力合作,筹足款项,新校舍于1953年建立,校名由叻思公立学校改为叻思学校。1959年,再度易为叻思国民型华文小学。

1960年,教育部拨款建一座两层楼校舍(四间教室)。1986年,由于学生人数剧增,教育部再拨款增建一座两层校舍(四间教室)。 1990年,再获得教育部拨款增建四间新教室。本校学生人数众多,校地只有区区的一亩半,没有草场供运动之用,董家教目前正着手申请学校后面一块空地作为校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